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介绍

【48812】行知读书会|从这座宋代古塔读懂上海神韵

 发布时间: 2024-05-22 23:09:36 来源:产品介绍


  “近海宝塔三十六,怎如方塔最小巧”,坐落上海松江的方塔于宋代熙宁至元佑年间(1068~1093年) 建成,形体美丽,小巧多姿,为我国南边古代修建中所罕见,是国内维护最好的古塔之一,成为古城松江的标志。

  4月13日,上海市园林绿化职业领军人才、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园林引进人才林小峰做客行知读书会,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共享我国园林立异的巅峰之作——方塔园背面不为人知的故事。

  松江方塔园是松江古城中一座以赏识前史文物为主体的园林,占地面积约0.12平方公里(182亩),园址原是唐宋时期古华亭的闹市中心,是松江遗址的缩影。

  园中方塔周围原是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由宅邸改建的兴国长命寺,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更名兴圣教寺,寺塔(俗称方塔)建于宋熙宁至元祐年间(1068~1093年)。方塔为九级方形,高42.5米。在形状结构上,沿袭唐代砖塔风格。斗拱大部分保存宋代原物;券门上的月梁,外檐之罗汉枋、撩檐枋等均为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多的一座,方塔顶上的塔刹高7.85米。方塔于1974到1977年重修,康复腰檐、平座、栏杆等。

  现在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方塔园的建成并非一往无前,而是充溢曲折。林小峰介绍,我国闻名古修建园林艺术学家陈从周教授及其团队曾对方塔进行精心修正。他们尊重前史,最大极限地留存了木材的本性和无尽的前史神采。这一度补葺,成为文物补葺界的永存典范。1978年,同济大学冯纪忠先生又以园内主景方塔为中心总体规划了现在这座园林。冯纪忠在全体上以现代规划方法将前史遗存和现代修建以空间奇妙安排在一起,今与古相交融令人耳目一新。

  方塔园的建成,还离不开倪天增与程绪珂的坚决支撑与推进。林小峰介绍,1983年方塔园规划曾遭到十分无理的粗犷对待,有些批评彻底不在于技能的讨论,而是上升到“精神污染”层面。上海园林局原局长程绪珂和其时的上海副市长倪天增顶住了压力,给与冯纪忠先生难能可贵的支撑。

  “方塔何其有幸,从建成以来,元代、明代、清代,都对它进行了修理,并且方塔没有火灾,有幸保存了将近一千年。一代代大师和学者,薪火相传,少了一个人就没这个园子。”林小峰说。

  林小峰介绍:“方塔园相当于一座露天博物馆,园内有宋代方塔、明代照壁和清代天妃宫。冯纪忠先生成功交融了西方的现代修建、城市规划的理念和我国传统园林的文人兴趣,举重若轻地处理了塔殿不同轴这个难题。不拘泥于传统寺庙格局,量体裁衣地自在布局,灵敏安排空间。”

  园内的明代照壁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原为松江府城隍庙的影壁,与府城隍庙大门相对。在抗战初期,府城隍庙被日本飞机摧毁,只有照壁幸存,是上海甚至全国最陈旧、最精巧、保存得最为无缺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照壁高4.75米、宽6.1米,约30平方米的壁面上精雕细琢有走兽、树木、花卉和珍宝藏等。中心刻一巨兽,长着鹿角、狮尾、龙鳞、牛蹄。张着大口,露着尖齿,睁着铜铃般的双眼,出现凶狠的动态,从其挺立的双角看,酷似龙的形象。

  方塔园内还有一座全国仅存的木肋石板桥——望仙桥。望仙桥坐落松江区方塔园内东南角,在这座坐拥宋代方塔和明代照壁的“露天博物馆”中,这块简略的7米石板不太有目共睹。尽管园方在小河近桥处筑了约10平方米的石板平滩,以供游人从桥下赏识这座古桥,但更多游客会挑选开着小游船从桥下络绎,调查它的基层。

  据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编纂的《云间志》中记载:“望仙桥在南四百步”,由此证明早在南宋嘉熙四年之前,此桥已存在。

  读书会最终,林小峰还为读者们引荐了最佳赏识道路:从东大门进,沿着古堑道,到儿童乐园,通过北大门,再到照壁、方塔、望仙桥、何陋轩。

  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