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高校開學第一周,土木工程專業登上熱搜。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撤銷土木水利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后是清華大學辟謠停招土木工程專業,將其合並為大類專業招生。
曾經炙手可熱的土木工程,近年來正漸漸成為人們口中的“天坑”專業:曾经“分高者進”,現在招生爆冷,曾经家長眼中的“香餑餑”,現在變成“提桶跑路”的尷尬。
2023年高着儿季,一名考生以453分撿漏考上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在網上引起一陣嘩然。相較从前,該專業最低分、最低排位均出現大幅下滑。
土建類專業遇冷,近年來已不是個別事情。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23高着儿調查報告》,全國范圍大部分高校土木專業分數都出現了明顯的滑坡,錄取分數(位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跌落。同濟大學在山東的錄取位次跌落了400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在招生總量未變的情況下,錄取考生的位次跌落了近5000個位次,四川大學與湖南大學則分別跌落1069和2771個位次。
“任何行業的發展都有其周期。近二三年樓市低迷,讓傳統土建類專業堕入發展固化和認知误差的迷局。”廣州大學宣傳部的作业人員曾回應稱,一些家長和社會人士對土建行業需求的專業認知存在誤區,導致社會面和網絡宣傳出現諸多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從事土木類自媒體社群運營的遠楓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其實是就業市場的信息渐渐反饋到大學的志願申請。他表明,這幾年一些土建類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面臨挑戰,许多學生不太願意走傳統的職業方向,畢業即轉行的份额越來越高。
廈門大學土木專業的應屆碩士畢業生陳雪祺便是一個比如。他學了7年土木工程,專業最對口的作业是施工設計,但因為興趣和行業原因,他並沒有做相關的作业,在先后做過地產類的咨詢實習后,他簽約了某互聯網大廠的途径銷售崗位。在一檔節目中,考研名師張雪峰曾將這種行為稱為“爬坑”。
陳雪祺泄漏,臨近畢業,他們同學中做本專業作业的並不多,要麼去地產公司做非施工類的作业,要麼去比較穩定的國企央企,還有考公、做培訓、當老師的,等等。
而在考研大軍時,土木專業學生跨考的份额也在添加。在網上,土木人用一個詞來描述這種景象——“提桶跑路”。
好像種種現象都指向,土木專業正在成為一個“天坑”專業。但也有人認為,這仅仅傳統土建類專業轉型升級所面臨的階段性現象。
“我畢業60年,這已經是經歷第三次土木工程大下馬,前兩次分別是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所以,沒有永遠熱門的專業和行業,變才是最大的不變,我們要推動傳統土木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轉型升級,做好自己才干迎候挑戰。”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教授周福霖在承受採訪時如此表明。
他認為,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行”,土木工程承載了其所有的建設需求,是人類和社會所需的重要專業,也是歷史上生命力很強的專業。因而,土木工程不是朝陽也不會是夕陽,而應該是“常陽”“長陽”。
“曾经在地產行業,我们並不逃避工程崗,因為做工程上升比較快,順利的話很快就能從一般員工升到項目經理、項目總,那個時候也很累,但收入很高,所以掩蓋了许多問題。”陳雪祺認為,隨著行業紅利褪去,许多問題都在渐渐暴露出來。
在遠楓看來,現在或许是土木專業所面臨的調整時間,“之前太火了,開設土木專業的院校太多了,各個方向招的人也比較多”。據媒體報道,到2019年末,全國有近600所本科院校設立了土木工程專業。
遠楓畢業於一所土木A+學科的985大學,他表明,曾经出現過這樣的事例,兩個同濟大學土木專業的學生,一個成績優秀保研,一個直接就業,結果讀研的同學發現底子跟不上本科同學的節奏,因為后者經歷了地產高速發展的三年。
遠楓認為,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修建行業不再需求那麼多學生,對於結構調整來說是合理的。但土木專業真的成“天坑”了嗎,他認為不能簡單下結論。
“看你的預期怎麼樣,假如一個211、985的土木專業學生,還是能比較简单進入好的施工單位和設計院,找一份作业並不難,但工資待遇、發展远景跟幾年前比必定有落差,所以中心是預期的轉變。這時候畢業的學生,必定要做好心思准備。”遠楓說。
不仅仅土木專業,近年來,一批新專業被不斷設立,一批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則被筛选。公同事業办理、信息办理與信息系統、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和信息與計算科學等專業是近年來撤銷數量較多的。
中國公民大學教育發展與公共政策研讨中心副主任、教育學院教授胡娟認為,專業冷熱變化是十分天然的現象,社會分工不斷變化,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變化。隨著勞動力市場飽和,一些專業變冷,一些專業如人工智能等又不斷變熱。
“高校專業設置首要遵从兩種邏輯:一種是知識發展的認識論邏輯,一種是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邏輯。兩者同時發揮效果,但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影響,后者發揮的效果越來越大。”胡娟表明,高校在設置專業時也會存在“有限理性”,在土木專業熱門時,许多學校會擴招,原來沒有的也會增設,而家長和學生更简单受眼前市場的影響。
“高等教育滿足的是社會的需求,而不是社會的愿望。”在她看來,教育部門要從更高層面對高校專業結構進行布局和優化,高校在專業設置上需愈加理性,不能全身心肠擁抱市場,盡或许走在家長和學生前面。
“土木專業曾经膨脹地太快,現在有所收縮,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批人剛好趕上變化的節點,或许會面臨著陣痛。”胡娟認為,學生和家長在報專業時,不能被一時的冷熱牽著鼻子走,堅持自己的興趣,多研讨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盡量選擇更契合未來發展的專業。
同時胡娟認為,這進一步說明,高等教育給學生的不能是太強的專業教育,應該是一種思維教育。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讨院研讨員儲朝暉看來,現在的專業設置方法存在必定的缺点。一方面,學生在優勢潛能不明的情況下就進入某個專業學習,不契合人的成長發展程序與規律﹔另一方面,社會對就業崗位的需求是變化的,進校時的計劃往往跟不上畢業時的變化﹔加上專業劃分太細,導致學生在校所學知識覆蓋面過窄,就業適應性下降,還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將人东西化了。
儲朝暉表明,當今国际不少干流高校在學生入學時不設置專業,採用規范的選課制與學分制,讓學生自行找到感興趣的方向,事實上將就學與就業的選擇權留給了學生自己,從而大大減少了所學專業與就業需求之間的巨大落差。
能够注意到,近年來,國內多所高校也在推進招生变革,實行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儲朝暉認為,規范的選課制與學分制是全球高等教育發展的干流,效能更高,更適合學生,也更適應市場發展。(記者 袁秀月)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